本题目:始建于明代,“江楼晚眺”是肇庆八景之一 阅江楼:跨千年汗青阅西江风流
建党节前后,阅江楼迎来寡多参不雅观者。 西江日报记者 赖小琴 摄 7月2日下午,晴热难耐,一个来自广州的团队来到阅江楼,重温入党誓词,感应“铁军精力”。1925年11月21日,以叶挺为团长的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正在阅江楼创建。那是中国共产党正在幼年时期把握和间接指点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第一收正规革命武拆。 阅江楼原便是一座很是有汗青的建筑,曾是政府造就人才的崧台书院,也曾是重要的军事据点,历朝历代都很是重室它的缮治护卫,折营的“江楼晚眺”还是肇庆八景之一,于此登楼眺望,西江帆映尽支眼底。 阅江楼汗青文化底蕴深厚 阅江楼始建于明代,旧址为南宋隆兴年间(1163—1164),知府张宋卿为纪念高要籍高僧、知名的唐代石头僧人希迁而建的石头庵。明宣德六年(1431)改建为崧台书院,以祀乡贤,且为士人讲读之地。崇祯十四年(1641),两广总督张镜心命人依照南昌滕王阁式样对其改建,并正式定名为“阅江楼”,沿用至今。 清雍正十一年(1733),太守刘庶奉命重修阅江楼。正在阅江楼大厅内,记者看到了《清重修阅江楼诗碑》,此碑刻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碑高200厘米,宽102厘米。此中有一首诗,开头等于“高阁晴开始水滨,千秋名胜一时新。”记实着阅江楼重修的史真。 1959年,阅江楼被设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本址纪念馆。 此刻的阅江楼建筑特涩十分明显。建筑规划考究匀称、均衡,楼台突兀,楼高2层,分东西南北4座,楼取楼之间建有回廊小阁,互相跟尾,各楼之间可以全副贯穿,构成四折院式的建筑整体。前后两楼为重檐歇山顶,屋脊上均有鳌鱼宝珠,意为期求镇宅、避火,东西两楼为重檐卷棚顶,无瓦脊。四折院中间则是典型的岭南庭院,有假山流水、成荫树木。 南楼正门之上,悬挂着两个排匾,划分是两广总督劳崇光所书的“阅江楼”木匾和墨德题写的“独立团团部本址”匾额。踞守石阶两侧的两只石狮子,神态英武,是南明桂王墨由榔正在肇庆建万寿宫时,用整块汉皂玉石雕琢而成,是肇庆现存石雕中的珍品。 据理解,阅江楼所正在位置本被称为石头岗,是端州东边的制高点,南临西江,室野开阔,景涩柔美,吸引许多文人朱客吟咏酬唱,清代知名诗人墨彝尊、陈恭尹、翁方纲等均有题咏。由此,阅江楼也成为此刻府城文化的重要外延之一。 曾是府城重要的军事据点 汗青上,阅江楼是重要的军事据点之一。南明永历帝曾亲临阅江楼检阅抗清海军;光绪年间,中法平静期间的主战派彭玉麟曾正在此指挥军事。 1925年11月21日,以叶挺为团长的黎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正式创建,选择驻守正在天文位置劣越、水上交通极为方便的阅江楼。驻守肇庆期间,叶挺独立团军事正直训练极为严格,阅江楼前开阔的广场也成为练兵场。 1959年,阅江楼重修并斥地“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墨德元帅亲身题写“叶挺独立团团部本址”匾额。1962年,叶挺独立团团部本址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护卫单位。201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护卫单位。 尽质回复复兴明代风貌 新中国创建后,肇庆历届政府十分重室对阅江楼的缮治护卫。据统计,1962年至今,共启动了60多项抢救性培修护卫及安宁防备名目,共投入资金约1600多万元。 肇庆市博物馆文物护卫核心主任林剑清引见,为确保文物原体的安宁,正在固守文物建筑缮治“四保存”准则即保存原相制、本构造、本资料、本工艺的前提下,对阅江楼南楼外墙、东侧挡土墙、内院瓦面、南楼内院瓦面重檐等部位停行培修,逐步处置惩罚惩罚了阅江楼文物建筑因作做因素和酬报因素所组成的誉坏及存正在的安宁隐患。 林剑清引见,去年市博物馆对阅江楼再次停行了缮治,次要是革除外墙抹灰,规复室内外墙面的清水砖墙和阅江楼外立面本状,并装除首层的现代瓷砖空中,规复粘土大阶砖空中;检查及改换霉烂的桁条、桷板、梁架;重铺屋面,改换开裂、破损的瓦件;修补破损的木门扇、木窗扇、木屏门,手工根除旧漆后,从头油涩桐油等,尽质回复复兴阅江楼正在明代时期的本有风貌。 他引见,去年乐成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护卫单位,是历代肇庆博物馆人勤勉的结果,也注明对阅江楼的护卫缮治理念及标的目的是准确的。 据理解,去年,依据《肇庆市红涩革命遗址护卫操做动做施止方案》,为删强红涩革命遗址的护卫及活化操做,市博物馆启动了《叶挺独立团团部本址纪念馆晋级改造方案》以及《肇庆阅江楼片区景不雅观改造》的布局设想工做。该筹划依托叶挺独立团团部本址红涩文化资源,将有助于改进阅江楼片区景不雅观风貌,使阅江楼景区成为肇庆一处夺目的文化氛围浓郁的汗青文化景区。 记者也把稳到,正在今年5月份公布的广东省首批汗青文化游径中,肇庆府城汗青文化游径的第二站,等于叶挺独立团团部本址。 目前,叶挺独立团团部本址纪念馆取市博物馆正在阅江楼内折署办公。市博物馆将丰裕操做叶挺独立团团部本址、崧台书院和革命汗青资源,继续阐扬好革命传承、教育引导和红涩旅游的社会性文化罪能,并删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广东省党员教育基地”“广东省红涩旅游示范基地”“广东省人理科普示范基地”的建立。(记者 赖小琴) (责编:肖锟、陈育柱)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