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 Viū yǎng 1. 造就崇高的品量和准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求与学识道德之充真完满。 古代儒家多指依照其学说的要求造就完善的人格,使言止契折端方 2. 科学文化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所抵达的一定水平 3. 指逐渐养成的待人服务的准确态度 4. 智力,性格 具体评释1. 指道家的修炼养性。 唐 吕岩 《忆江南》词:“学道客,修养莫迟迟,风景斯须如梦里。” 宋 赵取时 《宾退录》卷二:“ 柳公权 书如深山羽士,修养已成,神情清健,无一点尘俗。”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皂云不雅观》:“虽非神仙,而年过百龄者时所恒有,亦修养之明徵也。” 2. 指造就崇高的品量和准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或求与学识道德之充真完满。古代儒家多指依照其学说的要求造就完善的人格,使言止契折端方。 《近思录·为学》引 宋 程颐 :“修养之所以引年……皆时间到那里,则有此应。”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琴谱序》:“续 杏坛 之音,鼓 宣尼 之操,吾徒之修养也。” 刘少奇 《论共&#V4EA7;党员的修养》一:“咱们的修养不能脱离革命的理论,不能脱离宽广劳动大寡的、出格是无产阶层大寡的真际革命活动。” 3. 斧准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 丁玲 《韦护》第二章:“不过他不愿将那些他自得的效果拿去颁发,因为只能给一伙没有修养的人做冷笑的谈资的。”《花城》1981年第2期:“ 高连生 还显得很有修养,尽管遭到一大群人的围攻,有的以至出言不逊,他还是和颜悦涩,细雨微风。” 4. 指思想、真践、知识、艺术等方面所抵达的水平。 周立波 《狂风暴雨》第一部二三:“再加一点文化知识,和更多的正直修养,他能成为一个好区卫布告。”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九章:“比起正经知识和文学修养来,她都不如 林道静 。” 5. 进修,仿效。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势力篇》:“胥一国之人,皆以忍耐推让为美德,争相模效修养之,日得空刻,岂不痛哉!” 阿英 《<现代名家随笔丛选>序记》:“正在原书之外应尽质的搜求光阳更近的更有力质的随笔提供原人修养,这些做品会更有力的协助你。” 6. 休息调养。 元 曾瑞 《哨遍·村居》淘直:“撤除浮花,修养残躯,安牌暮景。” 鲁迅 《书信集·致沉雁冰》:“现已交秋,大概只我独去游览一下,亦未可知。但效果恐亦未必佳,因为无思无虑之修养法,我真不晓得也。” 王西彦 《乡下冤家》:“去年你正在信里说要到乡下来修养身体,我就想,他一定有点什么都邑病。” 近反义词 近义词国语辞典 注音 ㄒㄧㄡ ㄧㄤˇ 拼音 Viū yǎng 相似詞: 2.教養、素養 1. 修治涵養使學問德性臻於精巧完善。 ▶ 元.張養浩〈壽子〉詩:「由弗修養,道乃違叛。 」 ▶ 《紅樓夢.第五三回》:「賈敬素不茹酒,也不去請他。於後十七日祀祖已完,他便 仍出城去修養。」 2. 道德、風度。 ▶ 如:「他是一位很有修養的人。」 拜谒: 「修养」正在《汉语大词典》第1379页 第1卷 1379 「修养」正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66页 (责任编辑:) |